配资平台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配资平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最初以民间借贷的形式出现,主要在福建、浙江等地,人们通过私人借贷进行炒股,这便是配资的雏形。到 2005 年前后,股票配资在浙江开始公司化运作,并逐步拓展到温州、福州、杭州、义乌等地,最终在上海集聚,形成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2012 - 2015 年是配资平台快速发展阶段,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尤其是 2014 年后,恒生 HOMS 系统、铭创系统、同花顺系统等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配资业务的发展,使得配资公司业务量激增。此时,配资公司的资金来源也呈现多样化,包括民间私人资金、通过信托渠道的机构资金以及通过互联网渠道以股票质押方式获得的资金。2015 年股市剧烈波动后,配资行业受到严格监管,场外配资被认定为违法证券业务,相关软件商、券商、配资公司受到巨额罚单,伞形信托等配资形式被全面清理,此后配资业务规模大幅收缩,逐渐转入地下或寻求转型。
对发展历程的拆解讲解
萌芽阶段(上世纪 90 年代 - 2008 年):上世纪 90 年代,配资业务起源于福建、浙江等地的民间私人借贷炒股行为。在当时,这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民间借贷与股票投资的结合,规模较小且不规范,多在熟人之间进行,没有形成系统的业务模式和行业规范。到 2005 年前后,股票配资开始在浙江出现公司化运作方式,逐步向周边地区拓展。2008 年前后,有说法称配资始于温州,之后逐渐向全国复制,最开始主要针对散户,本质为民间借贷,例如当时针对股票的配资杠杆比例最高是 1∶5,利息根据不同区域和公司有所差异 。
发展阶段(2009 年 - 2014 年):随着时间推移,仅靠民间配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和机构的需求促使大资金和金融机构入场。2012 - 2014 年间,银行信托业务发展,为股市带来大量资金,信托和理财的投资标的从房地产转为股权,一般采用结构化产品和阳光私募形式运作。同时,各种配资软件及电子分仓技术不断发展,2012 年恒生 HOMS 和上海铭创等公司致力于标准化配资软件的开发,降低了资金门槛,使得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配资业务。在此期间,线下大型配资公司逐渐形成,资金规模达十几到几十亿,且部分专注于线下业务。从地域上看,配资公司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浙江、上海、广东沿海一带 。
爆发阶段(2014 年 - 2015 年上半年):2014 - 2015 年前后,二级市场行情渐暖,券商、信托、私募、银行等多渠道齐入场配资。信托公司创新出伞形信托,下挂多个子单元,分别交易、独立核算。由于嫁接了信托的系统监控功能、券商的客户获取能力、对接银行的理财资金,伞形信托业务规模在 2014 - 2015 年间或许达到 3000 亿 - 4000 亿的巨量。同时,互联网金融迅速风靡,P2P 公司大量参与线上配资业务,其融资门槛更低,更受散户欢迎。此时整个场外配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券商测算在 2015 年场外配资规模约为 1.7 万亿 - 2 万亿 。
整顿阶段(2015 年下半年至今):2015 年股市波动后,证监会认定伞形信托为违法证券业务,对相关机构进行严厉处罚并全面清理。原银监会也对信托配资进行限制,如明确要求控制结构化股票投资信托产品杠杆比例。此后,金融监管层层加码,2018 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落地,配资业务遭受毁灭性打击。信托公司收紧股票配资业务,大部分配资业务陷入沉寂,不少配资人转行。虽然仍存在一些绕道监管放大杠杆的情况,但已难成气候 。
常见问题及回答
1、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有哪些?
常见的运作模式有线下和线上两种。线下模式较为传统,配资人需前往当地分公司面谈、签合同,缴纳保证金到指定账户后,配资公司分配证券账户密码。线上模式则依托互联网,前期标准化更高,统一合同和价格,辐射面广,碎片化程度高,资金来源可通过伞形信托等方式。此外,配资公司会在配资人原有资金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配给资金,同时设置警戒线和平仓线进行风险监控 。
2、配资平台存在哪些风险?
首先是市场风险,由于配资放大了投资杠杆,股票市场的微小波动可能导致投资者的亏损被数倍放大。其次是信用风险,如果配资公司经营不善或存在欺诈行为,可能出现挪用客户资金、无法正常出金等问题。再者是法律风险,场外配资大多处于灰色地带甚至是违法的,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处,投资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且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
3、如何辨别合法合规的配资平台?
在我国,除了证券公司提供的融资融券业务外,其他场外配资大多不合法合规。目前,合法的融资融券业务由证监会批准的券商开展,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和业务规范。而民间配资平台,无论其宣传如何,基本都存在违法违规风险,投资者不应参与此类平台的配资活动,以避免自身财产损失和法律纠纷 。